編者注:本文著重介紹有關區域及區域規劃的內容,通過不同學科和不同的研究目的對區域進行了定義和分類。在文末,重點闡述了國土空間規劃、城鄉規劃、和城市規劃三種類型的區域規劃各自產生的背景、主要內容和適用范圍,并通過案例加以具體介紹。
區域的概念
由于研究的對象不同,不同學科對于區域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。政治學認為區域是國家管理的行政單元;社會科學將區域看做是具有相同語言、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類社會群落;而經濟學則視區域為由人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,具有特定地域的經濟社會綜合體。
地理學把區域定義為地球表殼的地域單元,認為是區域特定的地理空間范圍。整個地球是無數個不同地域層次和范圍的區域組成的,大到整個地球,小到市、縣、鄉或村。
區域的特征
(一)區域的可度量性和空間性
每一個區域都是地球表殼的一個具體部分,并占有一定的空間。可以在地圖上被畫出來。它有一定的面積,有明確的范圍和邊界。可以度量,區域的范圍有大有小,是依據不同要求,不同指標體系而劃分出來。
(二) 區域的系統性
區域是有系統的。區域的系統性反映在區域類型的系統性、區域層次的系統性和區域內部要素的系統性三個方面。
區域的性質取決于具體客體的性質,具體客體的多樣性決定區域類型的多樣性,地表上的任何自然客體、社會經濟實體都要落實到一定的區域。而且這些自然和社會經濟客體存在著相互聯系,相互制約的關系,只有綜合協調機制、經濟、生態、環境等各個方面,才能獲得最佳的整體性能。
任何一類空間范圍較大的區域都可以分解成若干空間范圍較小、等級較小的區域,以行政區域為例,我國分成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,它們又可分成市、州、地區。再往下又可分成縣、旗。縣、旗以下又再分成鄉、鎮。
除了最基層的區域。每一個區域又再由若干個下級區域組成。
每一個區域內部要素都是按照一定秩序形成的有機整體,不是各要素的簡單相加。例如,每一個自然區域都是自然要素的有機組合,每一個經濟區域都是經濟要素的有機組合。
(三)區域的不重復性
按統一原則,同一指標劃分的區域體系,同層次的區域不應該重復,也不應該遺漏。
例如行政區的區域劃分如有重疊,就會在實際的管控過程中,引起不必要的糾紛,再比如,如果出現遺漏,則又將出現“三不管”的“獨立王國”。對于地區行政管理來講,也將遺患無窮。
區域里的城市,是區域經濟社會活動的核心,是經濟社會活動的主要聚集體。同時,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一定的區域背景,作為其形成的條件和發展的基礎。城市是區域的核心,區域是城市的基礎。
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
城市作為區域的中心,是指它在國家或地區一定地域范圍的發展中,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任務和作用,即城市職能。它的任務和作用,也是與其所觸及的地域范圍聯系在一起的。
城市通過人流、物流、能量流和信息流與外圍區域發生多種聯系,通過對外圍腹地的吸引作用和輻射作用,成為區域的中心。外圍區域則通過提供農產品、勞動力、商品市場、土地資源等而成為城市發展的依托。
后記
在國土空間規劃概念提出之后,關于國土空間規劃的討論一直是喧囂塵上。很多的論述中,都頻繁出現“顛覆”、“革新”、“重塑”、“新生”等字眼。紛繁迷離,亂花漸欲迷人眼...
這個世界上,任何事物都有著一定的邏輯延續關系。國土空間規劃也并不是橫空出世的一個全新產物。其實國土空間規劃與城鄉規劃,和之前提前的全域規劃概念,有著一衣帶水的內在聯系。
一個新事物的出現,并不是要全面推倒以前的種種,全新重塑一個新世界,而是在原有基礎上,不斷的融合、改良、循序漸進。其他行業如此,作為延續性極強的規劃行業更是如此。
不過有一點應該是確定的,綜合而全面的國土空間規劃,會對廣大的規劃行業從業者,提出新的職業需求。
所以,還真應該多了解一些各個領域的專項規劃的各種概念,補充自己的知識短板,以此共勉...